江苏在全国最早开展小龙虾产业研究,围绕小龙虾产业链,从2013年开始,在小龙虾种质资源特征还没有完全退化时,开始关注小龙虾品种改良。针对小龙虾种质资源退化,该小龙虾团队最早从产业方面提出小龙虾繁养要分离,关键要良种繁育,并很早开始了池塘繁苗、稻虾繁苗、大棚育苗等多种繁育模式探索试点。
记者了解到,最终导致养殖小龙虾品种退化、规格小、产量不稳定的问题在于,一是原塘养殖模式,塘里投入小龙虾后多年不管。二是小龙虾多代养殖,会出现近亲繁殖。连续三代到四代后,可能从小龙虾爷爷到小龙虾爸爸都在塘里,常年这种养殖模式,小龙虾容易发病。三是把最有优势的、长得最快的这个个体,全捕捞出去销售掉了,最终就剩下规格小、长得慢的个体在塘里繁殖,繁殖到下一代,长期逆淘汰,龙虾小、品质差,价格也上不去,特别是五六月份大量上市时,产量虽然很高,亩产四五百斤,但只能卖六七块一斤,价格很便宜,养殖户收益不高。
经过多年努力,与普通的没有经过选育的品种相比,该团队选育出来的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优势非常明显,生长速度快,选育的优势小龙虾头小了,虾尾大,可食部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