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示范区占地面积122亩,主要依托谭石沟水库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有效利用耕地资源。
近日,示范区内的稻谷已经完成采收,颗粒归仓,田里的鱼也长肥了。采用“一地两用”“一水双养”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大石村提高了稻渔综合效益,实现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农业增产增效的“一减双增”目标。
高逸锋介绍,该项目于2022年1月开始建设,完成了田块“平田、挖沟、筑堤、修路”等基础改造,达到了“田成方、沟成条、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等农业作业条件,做到了渔稻共生区、水稻种植区、鱼池的有机统一。
为了抢抓产业发展良机,大石村先行先试、完成整村土地宜机化改造1700余亩,建成产业路10公里,推进水肥一体化、标准化果蔬产业园建设800亩,大石村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不仅可以优化生态环境,农药使用量也将大大减少。”高逸锋表示,该项目将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生态“稻鱼共生”农业模式,积极打造稻田养鱼等农村特色产业,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在此基础上,大石村立足于“稻渔果乡”产业定位,致力打造特色果蔬产业带,采取特色柑橘+辣椒+榨菜轮作间种模式,实现“一地三收”。
同时,正配套建设辣椒初加工基地,主要生产泡椒、剁椒、干红椒等调味产品。带动周边村民100余人长期务工,真正实现了企业、村集体、村民“三赢”局面。
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亲近自然、享受生活,乡村旅游成了“香饽饽”。
高逸锋表示:“大石村还将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引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元素,让游客游稻渔空间、赏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