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海工型网箱技术层出不穷。2017年,由挪威萨玛尔(SALMAR)集团设计研发、中船重工武船集团建造的世界首座深海半潜式智能网箱“Ocean Farm 1”,开启了全球大规模深远海智能化网箱建设的序幕。“Ocean Farm 1”深远海养殖网箱融合了先进的养殖技术、环保理念和现代化海工设计于一体,有效养殖水体超过25万立方米,可在水深100-300米开放海域使用,抗风等级12级,仅需3~7个人便可胜任150万条三文鱼的养殖任务。
为免受海虱病害影响,挪威也开始研发玻璃钢或钢材构筑的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与开放式网箱养殖系统相比,取水口远离表层海水,可以有效控制养殖病害发生,养殖三文鱼密度可达70公斤/立方米,是网箱养殖的3.75倍以上。挪威EidsfjordS jofarm公司研发的Eidsfjord Giant封闭式养殖工船已于2021年获得挪威政府颁发的创新许可证,计划将三文鱼养到2-2.5公斤后再转移至网箱养成,预期产能将达到5千吨以上。
由于养殖工船实例少,基于养殖效果、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等的经济性研究极少。
倒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建的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样机“澎湖号”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澎湖号”采用了波浪能、太阳能加储能的方式为海上渔业平台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来源。该平台于2018年12月在招商局重工深圳公司开工建造,2019年6月交付使用,可提供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能够在15-100米水深海域使用,设计寿命20年。平台搭载了自动投饵、鱼群监控、水体监测、活鱼传输和制冰等现代化渔业生产设备,在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下实现智能化养殖,仅需一人即可承担所有养殖任务。其半潜船型和方形的围网设计也为维修提供了便利,该平台红色养殖部分工作时下潜在水中,需要拖航、检修、保养、网箱清理和消毒时,则可以上浮,方便工作;拖航时仅需一条拖轮牵引即可在海上航行,不仅具有很好的便利性,还可大大减少网箱海上拖航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