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不盖圈、种地不犁地、放牧不跟牧……这样的种养模式传闻过吗?没错,这些“颠覆”大众传统认知的种养方式就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近年来,我区各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按照“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点”的思路,因地制宜,深挖当代农牧业发展潜力,在养殖、种植模式上不断改革创新。当代农牧业发展带来的蝶变到处可见。
养牛不盖圈
立冬季节,走进位于塔城市恰夏镇窝尔塔阿树塔斯村的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养殖产业园,一排排用竹夹板做成的围栏里,上万头肉牛在围栏内踱步、吃草。
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曹晖告诉记者,“养牛不盖圈”是这里的一大特点。
2018年9月,新疆华凌三农草原牧业有限公司在这里建成了集肉牛良种选育推广、高效繁育管理、规模育肥谋划于一体的科技型肉牛产业园。
近年来,该公司紧紧围绕新疆肉牛种质资源和饲草料资源优势,科学探索办理当前和今后肉牛养殖过程中肉质改善、养殖效益非常大化等问题。
当前,公司已构建竹板挡风墙、饲喂通道、转牛通道、电加热水槽等网格化“井”字形散栏养殖小栏。养殖场内现有散栏养殖小栏700余个,每个小栏面积3000平方米,总共散栏圈舍面积210余万平方米。
“‘养牛不盖圈’作用很多。”曹晖告诉记者,散栏饲养肉牛精神状况、健康状况较好,同等饲养环境、同等体重条件下,肉牛出栏瘦肉重量比拴系肉牛进步3%-5%,脂肪重量少3%-5%,散栏肉牛活重费用比拴系肉牛每公斤高1.5元,按照肉牛出栏平衡650公斤计较,每头牛活重出栏比拴系饲养多增收近1000元。同时,散栏饲养牛运动量足量、活动自由,常见病和传染病发病率较低,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较为明显,比舍饲和拴系的牛降低5%左右,间接降低了抗生素使用量,节约了饲养老本,进步了养殖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散栏饲养的设计和运营便于规模化管理和操纵,全程畜牧机械化运用降低了人工老本的投入,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进步了工作服从,令人工饲养管理规模由过去舍饲拴系的100-200头到达现在散栏饲养的1000余头,进步了5-10倍。”曹晖说,散栏饲养的建造老本较低,是传统舍饲饲养投入老本的十分之一,平衡每头牛固定资产投资1000元左右,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也更低,间接节约了饲养老本,进步了养殖企业的银行金融抗压、抗风险才气,省下的资金可投入到肉牛饲养和培育中,实现良性循环。
种地不犁地
“今年但是个丰登年,我家2000多亩免耕玉米曾经采收完了,通过测算,非常高亩产达1400多公斤。”11月8日,博乐市青得里冷静吉格村种植户张贵金高兴地说。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种地必须要先清秸秆,再翻地、起垄、播种。如今,在博乐市,传统的种植模式曾经被打破。
每年到播种时期,博乐市免耕玉米地里就能瞥见装有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和“云监控”系统的免耕播种机在田间往返穿梭功课。土地不用翻耕,免耕播种机一遍就把播种、施肥等程序一次性实现,大大加速了玉米播种进度。
“免耕播种是一种保护性耕作,不犁地、不翻地、不耕地,省时省力省钱。免耕播种机具有准确精播种、开沟深浅一致、弹压好等优势,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无论是出苗或长势都优于其余播种方式。”博乐市农业屯子机械化发展服无中间正高级工程师蒋贵菊说。
蒋贵菊介绍,和传统玉米种植方式不同,免耕玉米即是在玉米收获时,将秸秆摧毁后干脆还田,均匀笼盖地表,春季不需要再翻耕土地,通过机械装备一次性实现开沟、播种、施肥、弹压等工序,不仅可以办理农田荒原化问题,还为降本增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几日,免耕玉米采收后,蒋贵菊特意到定吉格村免耕玉米地里观察土壤,“过去这块土地硬邦邦的,现在,行使机械将玉米秸秆打碎,均匀笼盖在土地上,有效削减了因土地翻耕带来的墒情损失,土地变得特别松软,抗旱保墒才气增强了,地里的蚯蚓也变多了。”说着,蒋贵菊抓起一把土攥成了团,松开后,攥成团的土快速散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