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新型套种养模式精耕细作收益高
小青龙学名红螯虾,是一种澳洲淡水小龙虾,比普通的小龙虾个头要大,肉质细腻,深受消费者的喜好。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的徐明达队列退役旋里后,一直扎根在基层,他看准了稻虾共作的时机,成为百步“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最早是轮作,一季水稻一季龙虾。虾苗要从外地进,其时也没有经验,不敢投入太多。”轮作一年后,徐明达决定开始共作,效益即刻提了上去,在此基础上,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深入研究,创始了属于自己的套种养模式。
2018年,徐明达先后到湖北潜江和江苏盱眙学习小龙虾套种养殖技术;2019年,到宁波参观学习小青龙的养殖技术......虽然学历不高,但徐明达却有颗一直学习的心,通过不断探索生态轮回发展之路,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可轮回绿色套种养殖模式——水稻、小青龙、草鱼、黄鳝、胡羊等多品种的套种养殖模式,实现种养全生态轮回。
每年秋收季节,徐明达行使水稻产出的秸秆与胡羊产生的粪便进行生态堆肥发酵,产生的有机肥用作田间肥料,削减化肥使用。小青龙和草鱼又能清除稻田的杂草和一些虫豸,既不用农药又削减了饲料的投入,黄鳝和龙虾打洞又能疏松土壤。物种与物种之间形成有益共生的关闭轮回,充分实现了经济代价和生态代价的双赢。“不打农药、不施肥,一年一亩可省下500块的老本,不打农药以后黄鳝、田螺就繁殖开了,有了笔分外的收入。”徐明达说。
当前徐明达拥有18片区域,共计312亩的土地用于稻虾养殖。昨年他的杂交水稻,亩均产量在930-980斤,经过加工产出的大米,因为很少使用化肥和不打农药,一经上市便被一抢而空。而他的小青龙产出也颇高,亩均产出300尾,单尾重量在90克左右,亩均产值在3000元左右。除此以外,鲫鱼、草鱼、黄鳝、泥鳅、田螺这类副产品也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光这些副产品,每亩的收益就有1800元左右。初步统计,2020年,徐明达的亩产值到达了6000元,300余亩土地的毛利率到达了180万元。
“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创新的套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粮渔共赢”,为徐明达带来丰厚的收益。相比单纯种水稻,产值翻了好几番,稻虾共作也成为桃北村致富的新路线。
致富领头雁共富带头人
求青权是百步的粮食大包户,2012年开始陆续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2019年,看到徐明达的稻虾共作大获成功后,他也跃跃欲试想要尝试稻虾共作。
“他来找我,我肯定是倾囊相授,提供虾苗,提供技术指导。”徐明达说。
因为经验不足,求青权的稻虾田出现了水质变差的问题,他赶紧找来了徐明达,一到现场徐明达就发现了问题:饲料多了,龙虾来不及吃,水质营养过盛。“我过去也碰到过,这是新手常见问题了。”徐明达宽慰道。
在徐明达等一批稻虾共作的种养殖户的动员下,桃北村渐渐扩大了“稻虾共作”面积,停止当前,该村“稻虾共作”面积达800亩左右,成为百步“稻虾共作”先行树模点,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种养队伍中。徐明达也毫无保存地为农家们提供自己的珍贵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指导,进步他们的收益。“大家一起种养,到时候贩卖也利便,大家合作共赢。”这几年,这批“新农民”渐渐尝到了甜头,走上了致富之路。
“接下来,我还要成立自己的小青龙的培育基地,为广大农家降低老本。”谈起下一步打算,徐明达信念十足。
延长产业探索特点农业发展之路
据悉,为连接深入农业供给侧布局性改革,进步粮食种植效益,连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百步在继续保持水产专养面积6200亩的同时,以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重点,积极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尽力发展虾稻种养特点产业。在全面落实县级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相应出台了《百步镇当代农业发展嘉奖政策》。政策的落实有力地推进了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2020年全区(镇)累计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1566亩,建立省级稻虾综合种养树模基地2个、县级树模点1个。现有稻虾面积2599亩。
昨年,百步更是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种养轮回,抓好“盐邑”优质大米品牌建立,通过“虾稻共作”新模式,在为市场提供优质小龙虾的同时,提升了粮食种植效益,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粮渔共赢”的目的。
据统计,2020年百步辖区生产小龙虾173吨,贩卖优质龙虾米29吨,实现产值821万元,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亩均增收3442元,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已成为百步当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更为乡下复兴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今年上半年该区(镇)新增300亩“稻虾共作田”,下半年目标增加600亩,“百步将继续深挖开展‘稻虾共作’模式,探索特点农业发展之路。”百步经济开发区(百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