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的发展。所以养殖产业在这两年发展可以说是空前的扩大。
养殖问题
虽然养殖产业在不断的发展,但养殖方式依旧是遵循极其不科学的旧法。农村养殖大多以散养为主,规模较小,产率很低。并且养殖期间产生的废弃物不经处理,直接流入人们居住得环境周围,十分的破坏环境,这和我国实行保护环境的法规有所违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正式开始实施了《环境保护税法》,这一新法的实施,将对农村养殖户,产生很大的影响,相关部门会对养殖管理的监管力度加大,并且设置了五大禁止养殖方式,可以说这两年养殖户将会进行前所未有的一次大整治。
五大禁养方式
不可在禁养区养殖。
政府为了使养殖更加集中,专门设置了禁养区。大体来说总共有六个区间,分别是全市绕城公路以内区域、主要通长江河道和秦淮河、滁河一级支流岸脚外500米以内区域、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及其他类型生态红线区域的一级管控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江北新区核心建设区、各区政府研究确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等,在禁养区以外,均是限养区。限区饲养不仅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有利于集中饲养,提高养殖效率。
不可违章占地养殖。
由于农村养殖户养殖地点选取较为随意,往往就是在自家门口或者房屋附近直接就是架棚而养,并且设备十分简单,更别提防污减排系统的建立。若是从长期来看,这种养殖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少的污染污气,从而造成左邻右舍的困扰。更甚者甚至不能打开门窗。否则就会有扑面而来的臭气。其实养殖地的选取并不能这么随意,而且往往需要提交申请,通过有关部门的允许,从而办理各种手续。只有手续办理齐全,养殖户才可省去今后被检查违规的苦恼。因为一经违规,那么养殖场地很可能就面临着被拆迁或者罚款。
禁止环保不达标地区养殖。
在禁养区外但环保不达标的地区依旧是不允许养殖建设。因为畜牧养殖每年在环境污染上也会占到一定的比例,所以《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提出养殖户需要有完善的污染防治处理系统,尤其是对污染主要成分养殖污水的处理,只有从源头上解决排污源口,那么污染才能被有效的遏制。
禁止泔水养殖。
在农村泔水养猪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泔水的一般组成往往是家庭中做饭的废水。其一般含有大量的油渍和细菌。但因为生产成本非常的低,并且可以使猪肥膘肉壮,有不少的养殖户甚至到饭店低价购买泔水进行畜牧养殖。然而泔水中有大量的细菌,并且往往会伴随着猪肉转移到人们的体内,无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会一定的损害。所以这种蓄养方式是被禁止的。